鸿运国际(中国)

新聞中心
NEWS
出生缺陷科普系列||肝豆狀核變性
2020-11-17 10:49
本病通常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期。肝臟異常:肝硬化、肝脾腫大;神經精神症狀:神經症狀以舞蹈樣動作、手足徐動和肌張力障礙為主;精神症狀: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智能障礙、反應遲鈍、情緒不穩(常伴有強笑、傻笑、衝動、人格改變);眼部表現:特徵性銅離子沉積的角膜色素環(K-F環)。


遺傳方式


本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發病率


本病發病率約1/30,000,攜帶率約1/90。


致病基因


肝豆狀核變性致病基因ATP7B (NM_000053.3)定位於13號染色體(13q14.3),由29個外顯子組成。


基因功能


ATP7B基因是銅轉運P型ATP酶家族的成員,編碼具有幾個跨膜結構域,一個ATPase共有序列,一個鉸鏈結構域,一個磷酸化位點和至少兩個銅結合位點的蛋白質。

ATP7B基因突變導致ATP酶功能減弱或消失,引致血清銅藍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減少以及膽道排銅障礙。


相關疾病


ATP7B基因突變會引起肝豆狀核變性(OMIM:277900),為《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收錄疾病。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稱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


致病機制


ATP7B基因突變→金屬銅離子排出障礙→體內的銅離子在肝、腦、腎、角膜等處沉積→相應臨床表現。


1.png


治療方案


1. 飲食治療:避免高銅的食物,勿用銅質食具及用具;

2. 藥物驅銅治療:主要有兩大類藥物,一是絡合劑(如青黴胺、二巰丙磺酸鈉、三乙烯-羥化四甲胺、二巰丁二酸等),二是阻止腸道對外源性銅的吸收(如鋅劑、四硫鉬酸鹽);

3. 藥物對症治療:有震顫和肌強直時可用本海索口服,對粗大震顫者首選氯硝西泮。肌張力障礙可用本海索、複方左旋多巴製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局限性肌張力障礙可服用氯硝西泮、硝西泮、巴氯芬。有舞蹈樣動作和手足徐動症時,可選用氯硝西泮、硝西泮、氟哌啶醇,合用本海索。對於精神症狀明顯者可服用抗精神病藥奮乃靜、利培酮、氟哌啶醇、氯氮平,抑鬱患者可用抗抑鬱藥物、護肝治療藥物也應長期應用;

4. 手術治療:對於有嚴重脾功能亢進者可行脾切除術,嚴重肝功能障礙時也可以考慮肝移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