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方式
本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發病率
發病率約1/30,000-50,000,正常人群攜帶率約1/90。該病以Cb1C型和MUT型最為常見。
致病基因
甲基丙二酸血症相關的基因:
MUT型的致病基因MUT基因(NM_000255.3)定位於3號染色體,由14個外顯子組成;
MMAA基因定位於4號染色體(4q31.21),由8個外顯子組成;
MMAB基因定位於12號染色體(12q24.11),由13個外顯子組成;
MMACHC基因定位於1號染色體(1p34.1),由4個外顯子組成;
MMADHC基因定位於2號染色體(2q23.2),由8個外顯子組成;
LMBRD1基因定位於6號染色體(6q13),由13個外顯子組成。
基因功能
甲基丙二酸是一種有機酸,丙酸、胸腺嘧啶等代謝過程產生的甲基丙二酰CoA,分解生成甲基丙二酰輔酶A,直至生成甲基丙二酸。甲基丙二酸是甲基丙二酰輔酶A的代謝產物,正常情況下在甲基丙二酰甲基鈷胺輔酶A變位酶及維生素B12的作用下轉化生成琥珀酸,參與三羧酸循環。
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缺陷或維生素B12代謝障礙導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櫞酸等代謝物異常蓄積,琥珀酸脫氫酶活性下降,線粒體能量合成障礙,引起神經、肝臟、腎臟、骨髓等多臟器損傷。
相關疾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相關亞型有:
MMAA基因突變會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Cbla型(OMIM:251100);
MMAB基因突變會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Cblb型(OMIM:251110);
MMACHC基因突變會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型(OMIM:277400);
MMADHC基因突變會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D型(OMIM:277410);
LMBRD1基因突變會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F型(OMIM:277380);
MUT基因突變會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Mut型(OMIM:251000);
以上疾病均收錄在《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致病機制
MUT等基因突變→鈷胺素代謝缺陷→腺苷鈷胺素和甲基鈷胺素合成不足→甲硫氨酸合成酶和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活性減低→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蓄積→神經、心血管、肝臟、腎臟和皮膚等多系統損傷。
治療方案
1. 急性期治療應以補液、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為主,同時應限制蛋白質攝入,供給充足的熱量,避免靜滴氨基酸。
2. 長期治療:
① 飲食治療:維生素B12無效或部分有效的單純型MMA患者以飲食治療為主,控制蛋白質總攝入量,其餘蛋白通過給予不含異亮氨酸、纈氨酸、蘇氨酸和蛋氨酸的特殊配方營養粉或蛋白粉補充;
② 藥物治療:維生素B12、左旋肉鹼、甜菜鹼、葉酸;
③ 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