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症
對1958-2018年Pubmed內所有出版物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和證據評估後發現,在總共23,526條記錄里,排除與遺傳因素不相關文獻,入選paper共1,337篇,其中男性不育和/或泌尿生殖系統發育不良相關疾病涵蓋約521個基因[1]。據文獻報道,遺傳因素造成男性不育症的約佔15%,克氏綜合徵(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最常見,男性Y染色體異常或常染色體基因突變引起的無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畸形精子症等生精障礙疾病也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見遺傳病因[2],無精症里尤以非阻塞性無精子症(NOA)值得注意,研究證實,一些基因和拷貝數變異與NOA有關[3];另外男性內分泌激素異常的Kallmann綜合徵[4]、性發育異常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 )[5]也都會引起男性不育。
男性不育症遺傳病因匯總示意圖[1]
女性不孕症
女性不孕症中約有30%為特發性不孕(病因未明),其中約50%女性由於生殖系統缺陷或發育異常導致不孕,在女性生殖系統中遺傳因素多見於卵巢異常,如:卵泡發育過程中細胞因子異常或促性腺成熟激素調控通路涉及的基因異常等原因導致的卵巢早衰、卵巢發育不全、卵母細胞成熟缺陷等問題均會引起女性不孕[6]。
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相關基因染色體位置示意圖[6]
其次約7–10%的女性不孕是子宮或陰道異常所致,其中,繆勒管發育異常最為嚴重,也稱為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MRKH)綜合徵,患者先天性缺乏子宮和陰道(I型,OMIM#277000),或伴有腎發育不全,骨骼異常,心臟異常或耳聾(II型,OMIM#601076),1/4500–1/5000的女性受MRKH綜合徵的影響,約佔原發性閉經總數的10%,因此當育齡女性出現月經不規則或不明原因的閉經應予以重視[7]。
反覆流產
連續發生≥2次的自然流產定義為復發性流產,經典的理論將連續發生≥3次的自然流產定義為習慣性流產。反覆流產的病因歸結主要有以下因素:胚胎父母染色體異常(2–5%)、子宮異常(10–15%)、感染(0.5–5%)、內分泌因素(17–20%)、自身免疫性疾病(20%),以及50%病因未明(在病因未明的流產因素通常也有和遺傳因素有高度相關性的致病因素)[8]。
反覆流產病因學歸類示意圖[8]
男性Y染色體微缺失、女性X染色體選擇性失活,生成的配體會出現染色體不分離這種遺傳變異的可能性,增加減數分裂錯誤的風險,形成非整倍體配子,進而形成非整倍體胚胎導致流產,故胚胎自身染色體異常是直接表現,流產比例高達30-78%,而根源就是父母染色體存在異常[8]。
女性自身基因變異也占較高流產比例。凡導致凝血活性增強或抗凝作用減弱的因素都可導致血栓形成,造成流產,血栓的發生有遺傳因素也有免疫因素,故反覆流產存在「遺傳-免疫-凝血-炎症」一體化學說[8],在此任一通路上的基因出現異常,均可導致流產發生。
以上就是引起不孕不育常見的三種臨床表型,有上述情況的夫妻,遺傳病因應引起警惕,通過必要的生殖生育諮詢或遺傳諮詢,結合分子檢測技術和遺傳數據解讀,進行診療,以期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