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运国际(中国)

新聞中心
NEWS
報告精彩集錦上篇 | 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圓滿召開
2020-12-11 00:00

2020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肖軍研究員的大力促成及大力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鸿运国际(中国)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籌辦的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圓滿落幕。為了讓更多對基因組學研究感興趣的科研工作者能夠同步學習各位報告嘉賓的科研成果,此次會議特採取了線下會議&線上直播的形式召開。


本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黃勛研究員和鸿运国际(中国)總經理田佳先生熱情的開幕致辭中拉開帷幕。本次大會吸睛點頻現,13位專家圍繞基因組進化和多倍化、趨同和適應性化、協同進化、轉錄調控、表觀修飾調控等基因組學研究方向就新研究進展及經驗、技術突破、應用展望進行了專題報告。


嘉賓報告精彩回顧


浙江大學的張亮生教授以「花卉基因組與開花植物的進化」為題分享了藍星睡蓮基因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的進化特點和特徵,解析了睡蓮的花香和花色合成途徑,對園藝植物分子育種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西湖大學的李小波研究員以Understanding photosynthetic energy metabolism using high-throughput genetic tools為主題分享了以單細胞藻類為模式系統探究了光合能量代謝過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成分及其相關的調控和進化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焦遠年研究員以Whole genome duplications and plant adaptive evolution為主題分享了植物多倍化的起源研究和近期的研究成果,發現了植物進化過程中一些難以被發現的古基因組加倍事件。基於對加倍進化歷程中保留基因的分析基礎上,探討了植物多倍化的進化意義,進一步說明了物種的進化過程中的趨勢。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魯非研究員以Adaptive evolution of wheat: convergence within divergence 為題主要分享了小麥不同來源染色體亞型進化歷程和遺傳多樣性。通過構建小麥全基因組遺傳圖譜以及基因滲入分析,為小麥的育種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礎,並且揭示了AB和D亞基因組的遺傳多樣性差異。


廣西大學的劉慶友研究員以水牛種質資源與多組學研究為題為大家分享了中國沼澤型水牛和印度河流型摩拉水牛的參考基因組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發現沼澤型水牛OXTR基因及其所屬的的催產素通路(Oxytocin signaling pathway)受到選擇性富集,推測可能是稻田耕作中牛響應人類命令的結果。同時,還結合比較轉錄組、比較蛋白質組等手段對水牛產奶性狀、肉質性狀形成的遺傳基礎進行了系統解析。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響研究員以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的那些事兒為主題分享了自己近期在單細胞甲基化領域所做的一些嘗試及其相關研究成果,圍繞自主開發scBRIF-seq方法展開了詳細闡述,為單細胞甲基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建庫測序和分析方法。


以上是本次會議上午會場的情況,每場報告結束都掌聲雷動,每一次熱烈的掌聲都是對報告嘉賓及分享內容誠摯地認同和讚嘆,下篇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下午會場的盛況,後續會有部分報告視頻分享,請持續關注我們~